三月,春的气息弥漫大地,雷锋精神恰似那蓬勃涌动的春潮。雷锋,这一名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,更是如同一座高耸巍峨的精神灯塔,持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。他的无私奉献精神,宛如基石一般,在人们心间牢固地树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。
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,无疑是我们重新领悟雷锋精神、传承高尚品德的绝好契机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,推动师生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,营造团结友爱、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,张家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和后溶街社区于3月21日在永定街道联合开展了“3·5”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,让雷锋精神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传承与发扬,让社区居民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温暖与力量,同时也让师生在志愿服务中更深入地领悟雷锋精神的真谛。
“传承雷锋志,法援社区行”
为强化社区居民法律意识,提升自我保护能力,巩固社区法治基础,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组织志愿者深入永定街道开展“传承雷锋志,法援社区行”法律援助活动。
通过设置法律咨询点,学院法律专业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解答法律问题——包括婚姻家庭、劳动纠纷、房产继承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扰。同时,志愿者还向居民发放学雷锋倡议书,宣传雷锋精神与法律知识,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,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,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。
“践行雷锋精神,扮靓社区家园”
为贯彻志愿服务常态化号召,借雷锋月契机,用公园清扫传递奉献精神。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组织志愿者前往紫舞公园,开展“践行雷锋精神,扮靓社区家园”清扫活动。
在清扫过程中,志愿者们不怕脏、不怕累,充分展现出吃苦耐劳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。有的志愿者手持扫帚,认真清扫路面上的落叶和杂物,将它们一一聚拢成堆;有的志愿者拿着簸箕紧随其后,将垃圾清理装袋;还有的志愿者细心地清理着树穴周边和花台周围的灰尘与杂物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。对于一些隐藏在边角梯级的垃圾,志愿者们更是耐心地用夹子夹出。
“雷锋精神耀河岸,志愿行动护清流”
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切实加强河道卫生整治,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与后溶街社区的志愿者们积极行动,一同前往澧水沿岸开展“雷锋精神耀河岸,志愿行动护清流”的清理活动。
活动中,志愿者们个个身穿鲜艳的红色马甲,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他们手持夹子、垃圾袋等工具,沿着河岸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。在清理过程中,大家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,充分发扬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怕脏的精神,认真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,草丛里隐藏的塑料包装、角落里飘着的纸屑,还有随意丢弃的烟头,都被一一拾起,没有丝毫遗漏。经过志愿者们的一番努力,澧水河岸原本有些杂乱的环境顿时变得整洁干净,焕然一新,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此次丰富多彩的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,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满满。志愿者学生小李感慨地说:“通过这次活动,我深刻地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。通过各项志愿服务,使我意识到雷锋精神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,而是我实实在在践行的准则,今后我也会继续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,在更多的地方播撒爱的种子。”
随着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圆满完成,张家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与后溶街社区联合的“3·5”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画上了句号,但雷锋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。法律援助让法治精神与雷锋精神相伴传播,公园清扫和河岸清理则用汗水浇灌出奉献与责任的花朵。雷锋精神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,也照亮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内心。这一次的活动,只是传承雷锋精神的一个逗号,未来,它将在更多的行动中续写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向着更美好的生活、更和谐的社会奋勇前行。
排版Ⅰ张 妍
图源Ⅰ马克思主义学院(法学院)
稿源Ⅰ廖俊杰
校对Ⅰ唐嘉丽
一审Ⅰ李永甜
二审Ⅰ杨雨松
终审Ⅰ朱廷岚